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水润雍城 陕西凤翔县农田水利建设加速推进

    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行走在凤翔城乡,探寻文章所描绘的场景,真切地感受到了该县水利事业蓬勃发展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一片片庄稼绿意盎然,一座座水库焕发新姿,一条条渠道蜿蜒延伸,一缕缕清泉流进千家万户,一张张笑脸写不完发自内心的喜悦……

    滋润群众的心田——

    城乡供水事业快速发展    2011年5月30日,总投资453万元的五指岭供水工程竣工投用。当地群众结束了吃水靠肩挑的历史,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在五指岭豆村村民李玉林家,中国经济网记者看到,自来水管通到了农家院,房前屋后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

    “以前在外边干一整天的活,晚上回来还要走山路去挑水,现在咱也用上了自来水。”说话间李玉林拧开自家的水龙头,一股清泉汩汩流出,李玉林高兴地乐开了花。

    五指岭位于凤翔县西北部山区,自然条件艰苦,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靠沟底泉水、深井水解决。近年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泉水断流,井水越来越深,人畜用水出现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凤翔县于2010年6月启动实施了五指岭供水工程,一举解决了汉封、关村、程家塬等8个村7740名群众,6500头大家畜的用水问题。

    这只是凤翔城乡供水事业的一个缩影。

    “十一五”以来,凤翔把解决城乡群众安全用水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县自来水普及率由“十五”末的66.9%上升到现在的88.7%,城乡供水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2009年12月21日,总投资4091万元的县城供水工程建成投运,日新增供水能力1.5万吨,年可向县城供水400万吨,解决7.5万人的用水问题,城区供水紧张局面彻底扭转。

    ——投资8731.7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5处,新建或改扩建乡镇集中供水工程8处,解决了13.06万人的安全用水问题。

    ——投资24.5万元,建成县水质监测中心,检测项目由原来的8项增加到现在的21项,实现了水质监测工作的科学化、正规化、经常化,为全县饮水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安全水,放心水解决了群众的困难,滋润了群众的心田。

    喝着甘甜的自来水,范家寨镇沈家沟村老党员程智辉激动地说:“没想到咱穷山沟祖祖辈辈缺水吃、吃苦水的日子真的成了过去,这是党和政府给咱老百姓办的大好事哩!”

    为了大地的丰收——

    农田水利建设加速推进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既关乎国家的“粮袋子”,又关乎群众的“钱袋子”

    凤翔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属暖带半干旱地带,降水量不足,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春偏旱已成常态,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面对日益复杂的气候条件,如何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凤翔人认识明确,抓农田水利建设不放松。

    建设就需投入,本县之力杯水车薪,怎么办?

    凤翔人不等不靠,抓抢机遇、主动出击,2009、2010、2011连续三年被列入陕西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同时有效整合农发水保、节水增效、基本口粮田等项目,农田水利建设加速推进。

    ——投资6572万元,新打配机井226眼,修复配套机井209眼,埋设输水管道471公里。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了32.3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43.15万亩的74.8%。

    ——投资4382万元,改造抽水站3座,新修改造干支渠道31.76公里,新修田间渠道372公里,冯家山、东风、横水河三大国有灌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骨干工程完好率稳步提升。

    ——在沿山乡镇新建和加工提高基本农田5.4万亩,农建工作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投入就有回报。经过“十一五”的飞速发展,凤翔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大提高。

    去冬今春,凤翔地区旱情严重,曾连续60多天无有效降雨。然而,今年夏粮却迎来第八个丰产年,单产、总产均创新高。

    “冬灌的麦田产量能达到1000斤以上,旱坡地浇不上水的地块只有600-700斤,今年我家麦子丰收多亏冬季灌了一次透水!”槐塬村3组村民白亚军高兴地说。

    筑牢安全的堤坝——

    防洪减灾措施有力    凤翔境内有横水河、雍水河、千河三大水系。除千河外,其它两条河流现已基本断流,但一遇暴雨,河内洪水泛滥,冲刷河床,冲毁农田,破坏性不容忽视。尤其是七里河的支流枣子河,其下游又叫三里河,流经县城北部,对县城防洪安全造成直接威胁。有河必有库,凤翔还建有中小型水库9座,总库容3974.83万立方米。

    这些河流水库,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为凤翔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容回避的问题是,由于近年天气趋旱,人们普遍都有一种麻痹思想,再加上投入的历史欠账、无知的人为破坏,水库、河流堤坝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隐患,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俗话说: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凤翔历史上也曾有河水暴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惨痛教训。

    牢记教训,避害趋利,“十一五”时期,凤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筑牢了安全的堤坝。

    ——投资1314.11万元,完成了东风、姚家沟、桃树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216.25万元,完成了水沟水库震损加固工程,县境内重要的中小型水库“固若金汤”。

    ——投资2296.62万元,实施了韦水河重点防洪工程。在七里河城关镇段新建堤防(岸)5.04公里、横水河横水镇段新建堤(岸)2.7公里、姚家沟镇段新建堤(岸)0.684公里。至此,河流重点区段堤防安全无虞。

    ——健全完善了《凤翔县防御灾害性洪水应急预案》,成立了专业抢险队伍,购置了橡皮艇、抽排泵等专业设备、储备了编织袋、砂石料等防汛救灾物资,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奔赴一线实施抢险救援。

    ——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投资836万元,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五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7平方公里。投资918万元实施了淤地坝系项目,新修淤地坝11座。投资近千万元开展了水系绿化,五年共栽植各类树木29.8万株,绿化河道、渠道151公里、水库3座,绿化面积1910亩,极大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随着一批批重点工程的投用,一项项重大举措的落实,凤翔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今年7月28日,凤翔境内普降暴雨,局地最高降水量达到113.4毫米。县上连续三次提高暴雨预警级别,启动了防御灾害性洪水应急预案,加强对河流关键区段、水库、淤地坝的监测,全县安全度汛。8月15日,凤翔又降暴雨,城区半小时降水量达42.9毫米,多处地段严重积水,一工地因地势低洼被淹告急。县防汛抢险应急分队仅用10分钟,就完成准备工作,随即赶赴现场,展开救援,仅用2小时,就全面完成了抽排除涝任务。2010年7月23日,凤翔部分乡镇遭遇50年一遇的暴雨袭击,最高降水量达到156.3毫米,三里河洪水有可能涌入县城。防汛抢险党员突击队紧急出动,冒着倾盆大雨,连夜加固了近60米河堤,使城区安全度汛。

    水利事业跨越发展凝结着凤翔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也记载了凤翔水利人的光辉和荣耀。“十一五”期间,凤翔县累计争取投资4.82亿元,累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4.39亿元,两项指标均创历史之最;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1项,省级荣誉10项,市级荣誉65项,多项工作走在省、市前列。